1. 跳刀
跳刀是指由于用力過猛而使刀具產生較大的振動,會造成工件過切和刀具的損壞。當?shù)毒咧睆捷^小,刀軸過長或受力過大時,容易出現(xiàn)跳刀現(xiàn)象。
導致跳刀的因素主要有3個:刀具的長度、刀具直徑、刀具的受力情況
?。?)刀具的長度
當直徑相同時,刀具的長度增加1倍,其變形量將增加3倍。加工時,盡可能使用短的刀具,以減少跳刀的風險。
?。?)刀具直徑
當長度相同時,刀具的直徑減少1倍時,其變形量將增加4倍。加工時,如果條件允許,應盡量選擇大直徑的刀具或使用加強型刀具,以減少刀具折斷的風險。
?。?)刀具的受力情況
刀具的變形與它在加工過程中受到的力成正比,可以通過減少刀具與工件的接觸面積來減少刀具受到的力。比如在加工較深的位置時,可采用較小的進給率和細R角的刀具,以減少加工過程中對刀具的作用力,從而減少折斷刀具的風險。
當加工深度大于120mm時,可以安裝兩次刀具,即先安裝短刀柄加工到100mm深度,再安裝加長刀柄加工100mm以下部分。
2. 打刀
打刀是指刀具的銑削用量過大,刀桿也撞擊到工件的情況。造成打刀的主要原因是安全高度設置不合理或根本沒有設置安全高度,加工方法選擇不當,刀具使用不當,第二次粗加工的余量設置小于第一次粗加工的余量設置等。
(1)銑削用量過大
減少銑削用量。刀具的直徑越小,銑削用量應該越小。正常情況下,工件的每個粗口切削量不超過0.5mm,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切削量要更小一些。
?。?)選擇不當?shù)募庸し绞?/p>
將輪廓銑的模式改為型腔銑的模式。當加工余量大于刀具直徑時,不能選擇輪廓銑加工方式。
(3)安全高度設置不當
安全高度應大于夾具高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能選擇 “直接”進退模式,特殊工件除外。
?。?)二次粗加工余量設置不當
二次粗加工的余量一般應比第一次粗加工的余量大0.05mm。如果第一次粗加工的余量是0.3mm,那么第二次粗加工的余量應該是0.35mm。否則,刀桿會很容易撞到上側壁。
除上述原因外,修剪刀路時也會發(fā)生打刀,所以盡量不要修剪刀路。打刀最直接的后果是損壞刀具和工件,更嚴重的是可能損壞機床的主軸。
過切是指刀具將不能切割的部分也切割了,造成工件的損壞。造成工件過切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機床精度低、打刀、彈刀、刀具選擇不當?shù)?。此外,如果操作者對刀不準確,也可能造成過切。